民俗文化都有哪些分类,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许多的民俗文化。都是我们应该去知道的,下面跟大家分享民俗文化都有哪些分类。
中国民俗类型分类:
1、物质生活民俗
(1)生产民俗:农业、渔业、采掘、捕猎、养殖等物质资料的初级生产方面;
(2)工商业民俗:手工业、服务业和商贸诸业等物质资料的`加工服务方面;
(3)生活民俗: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方面;
2、社会生活民俗
(1)社会组织民俗:家族、村落、社区、社团等组织方面;
(2)岁时节日民俗:节期与活动所代表的时间框架;
(3)人生礼俗:诞生、生日、成年、婚姻、丧葬等人生历程方面;
3、精神生活民俗
(1)游艺民俗:游戏、竞技、社火等娱乐方面;
(2)民俗观念:诸神崇拜、传说、故事、谚语等所代表的民间精神世界。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1、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中国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2、贴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3、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踩高跷
踩高跷,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我国北方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
5、舞狮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
传统文化民风和民俗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留存下来的对社会,事务,生活,精神等层面的文化总称,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异彩纷呈。
思想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兼容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最有代表性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每一家思想流派,都对社会有着独特的见解,随着社会发展,到现在都有现实的社会意义。
民俗文化
全国各地都有着一些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地方风俗,既体现了中国前人卓越的自然科学文化,又提现中国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和尊重,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民在对自然科学的理解,而制定的民俗时令,指导着人民的农事活动。
春打六九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等等民谚正是这些民俗文化的具体体现。
以前的农具,也是我们前人智慧的体现。
在民间风俗上,婚丧嫁娶,传统节日,都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涌现出大量文化名人,文化精品,如孔子的儒家文化的论语,先秦文化的诗经,以至到汉乐府,文章,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各种民间的官方的工艺,陶瓷艺术等等。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各种建筑工艺。
民俗文化与现实生活互通有无,紧密相连,它产生于民间社会生活之中,又世代相习传承于民间社会生活之中。民俗文化是民间群体生活风俗的统称,作为广义存在,并不单指边缘地域内与现代文明相对的奇风异俗,也不等同于开发地带中工业改造明显的特别习俗。
它既不是穷乡僻壤的“专利品”,也不是古老部落才具有的“土特产”,而是遍布于任何地区,任何人群,任何形式的民间文化现象。民俗文化犹如一面透视社会各个方面的“广角镜”。鉴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速度各不相同,不同民族群体和区域内居民的成长背景不一,面对潜移默化形成的民俗文化,人民的文化选择性多样,拥有的文化结果也大相径庭。
选择性的增多为民俗带来文化丰富红利,最终各自汇集组成浩如烟海的人类文化宝库。
民俗文化主要分为非遗民俗文化和活态民俗文化,前者指的是濒临消 失或即将发生根本改变的民俗文化,这一部分文化主体多为较少民族人口,目前学界研究对象也较集中在非遗民俗上;
后者则是能够较为适应当下世俗社会的发展变化,并且能够完成形式的自我革新和意义的自我阐新,这一部分的文化主题多为人口较多民族,学界研究热度不高且多集中在民俗表态形式上,如节日、技艺等。
民俗文化保护一直是国家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它承载着社会成员在不同时代内的生活痕迹和精神内涵,是时代发展的历史记忆。
甘肃地带狭长,跨越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四大地理区,连接中原和西域,区域内地形气候复杂多样,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经过历史长期发展,各类人文相互交融共处,孕育出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多样民俗风情。同时甘肃历史上还处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中原文化与西部文化、华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汇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文化资源和民族资源为甘肃民俗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内容,吸引着学界研究人员的关注,研究成果丰硕。但是甘肃地理位置的局限使之丰厚的文化无法很好地对外传播,比起地域发达的省来说,
甘肃的文化事业发展稍显滞后,民俗文化特色局限在本省,除了敦煌文化和甘南临夏两大民族聚居区之外,传播度高的民俗文化并不多,相较其他文化品牌,标识度居弱,对文化资源有所浪费。对此,笔者研究甘肃民俗文化品牌化发展,旨在对甘肃民俗文化发展提供具体措施借鉴,希望对传播和保护甘肃丰富的民俗文化起到一定助力。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