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姓都是一个祖先吗,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很多人不太了解郑氏的相关知识,来看看郑姓都是一个祖先吗。
都是一个;郑姓的祖先是周朝的郑桓公。
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郑姓的来源很简单,也来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
古代中国第一世祖是有封国的,往往这个姓也就是他们祖先的封国名。郑国也不例外,郑姓就来自于第一代郑国国君一一郑桓公。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诸侯以国为氏,因此郑桓公被认为是姬姓郑氏始祖。
郑姓的主要源流
1、源自子姓
出自商王武丁之子子奠之后,子奠也称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为商朝一方国。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子姓郑国也随之灭亡,周人迁子姓郑人到渭水上游,约在今陕西宝鸡附近。
2、源于地名,以居邑名称为氏
出自古褒国附庸之邑南郑。韩哀侯灭了郑国后,郑国王族、国民逃迁至陕西汉中地区,以故国之名再建了一个小方国,史称南郑,并以故国名为姓氏,称郑氏。
郑桓公就是郑姓的始祖。
郑姓源出姬姓,得姓始祖是郑国第一代君主郑桓公友。郑国被韩国灭亡后,国人改姓为郑。自三国始设荥阳郡之后,天下郑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荥阳。
郑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郑姓出荥阳”或“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说法,所以,郑姓的主要发源于今河南中部一带。
郑姓的起源和现状介绍
源于姜姓:
出自姜太公的后人。周朝灭掉商朝后,周武王封姜太公的儿子在郑这个地方,称为西郑,就是在今天陕西凤翔县一带,后来西郑被灭以后,为了纪念他,有的国人就称为郑氏。
源于姬姓:
属于以国号为氏。出自周宣王的弟弟姬友的封地郑国,远祖就是郑桓公。公元前375年的时候,郑国被韩国消灭,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国民为了纪念已经消亡的国家,就改姓郑。
源于子姓:
出自商王武丁的`儿子字奠之后,子奠也被尊为称奠侯,因为主持祭奠用酒所以称为这个名字,属于商朝的一个方国。公元前1046年,周朝灭了商朝以后,子姓郑国也就没有了,而周代的人就搬迁到了子姓郑国的渭水上游,据考证大约就在今天的陕西宝鸡附近。
源于地名:
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出自古褒国附庸的地方南郑。韩哀侯灭掉郑国后,一部分逃到陕西西汉中地区,建立南郑,并以国号为氏。
源于改姓:
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为黄帝裔孙后稷之后,其远祖为郑桓公,得姓始祖是郑鲁。
相传黄帝之后,后稷承袭姬姓,传十五世孙周武王灭商建周,称西周。周厉王最小的儿子叫友,同周宣王是同父异母兄弟,周宣王在位二十二年后,即公元前806年将姬友封在郑(今陕西华县东)地,称郑桓公。周幽工时,郑桓公任周朝司徒,他见幽王无道,诸侯强大,王权旁落,预感将有变乱,便把财产、部族迁移到位于河南中部虢、郐两国之间。
桓公之子武公继位后,乘护送平王东迁洛阳之机,于公元前767年和公元前769年相继占领东虢、郐两国的土地,在新郑一带建立郑国。郑国共传十四代,二十三君,四百三十一年,公元前375年为韩所灭。郑氏公卿宗族纷纷外迁,桓公友的十五世孙鲁迁居陈(今河南淮阳一带)、宋(今河南商丘一带)之间,以国为氏,称郑氏。
郑氏源出姬姓,血缘始祖后稷,名弃。后稷母有邰氏,名姜螈。有邰氏是炎帝的后裔,姜螈是帝喾的元妃。据:[帝喾高者,黄帝之曾孙也。高父曰娇极,娇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
这就是说,后稷乃炎黄二帝血统的总合。后稷的.最大功绩是发展农业,为奠定了[以农立国"的经济基础。按记载后稷下传25世姬友是西周末期郑国始祖。
自黄帝到姬友,其世系是:
黄帝(姬姓)―玄嚣―娇极―高(帝喾)―后稷―不窟―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直父―公季―西伯昌(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厉王―宣王(姬静),姬静封其弟姬友为郑伯,谥号桓公。郑桓公为郑国始祖。
郑氏名人有哪些
1、郑成功
明末清初的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为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郑成功的原名是森,又名福松,因为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有《延平王集》行世。
郑姓的姓氏典故 郑氏的姓氏趣事 姓郑的姓氏故事
2、郑板桥
清朝著名的书画家以及文学家。原名为郑燮,号板桥,所以人称板桥先生。他出生于江苏兴化人,祖籍为苏州。郑板桥是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