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郑为什么是一家,因为郑姓起源于姬姓,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国家,让后世子孙别忘记自己是郑国人,也是因为郑和在“靖难之役”中才华出众,战功显赫,才有的郑氏,一起来看看了解一下中国姓郑为什么是一家?
郑姓起源于姬姓,郑桓公被认作郑姓始祖,后来郑国灭亡,郑国百姓,为了纪念自己的国家,让后世子孙别忘记自己是郑国人,他们纷纷改姓为郑。
根据史料记载,周宣王姬静将弟弟姬友封在郑,建立了西周最后一个诸侯国郑国。姬友列后的谥号为桓公,史称郑桓公。桓公之后,郑武公迁都新郑,为春秋时的郑国。后来郑国被韩国所灭,亡国后的郑国子孙散居于淮阳,商丘一带,并且以原国名为姓氏,这就是郑氏的由来。
天下姓氏相同的并不一定是一家人
其实天下姓氏相同的很多都并不是一家人,因为有一些姓氏相同,是因为有一些人他们为了不让别人发现他们,所以说他们娶了和别人相同的姓氏,隐藏自己,这在古时候是很常见的事情。
中国的'姓氏李、王、张、刘、陈,可谓当代“百家姓”中之大姓,其人口之和达3.5亿。 李、王、张三大姓人口分别占汉族人口的7.9%、7.4%、7.1%。按照姓氏进化的普遍规律,大姓人数将越来越多,小姓人数将越来越少,甚至最后消亡。
三大姓追源第一名:王 王姓为第一大姓,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一般帝王的后裔称王子、王孙,随后便用作姓氏,另外,王姓也由很多其他姓氏变化而来,最多的出于“姬”姓。 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
另外,姓王的人也有些是商纣时比干之后,甚至古高丽国君也是王姓,逐渐发展为中国第一大姓。 第二名:李 李姓为第二大姓,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最早出自“嬴”姓,春秋时期流行以官位作姓,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为姓氏,后传为“李”。
为什么“郑是明朝的国姓
1、“郑”不是明朝的国姓,明朝的国姓是“朱”。
明朝(1368-1644年 )是中G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 ,而在应天府设立南直隶。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开创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和弘治中兴等盛世,国力达到全盛,疆域辽阔。中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和天灾 导致国力下降,爆发大规模民变。
1644年,李自成攻入B京,崇祯帝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政权,随后满清趁乱入关,击败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权,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杀,南明覆亡。1683年清军攻占T{湾},明郑结束。
2、郑和,原姓马,被明成祖赐郑姓的由来。是因为郑和在“靖难之役”中才华出众,战功显赫,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初一,明成祖上朝嘉奖“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
朱棣回忆起当年郑和在郑村坝(今B京大兴县)的英勇顽强,表现十分突出,便亲笔书写了一个斗大的“郑”字赐给马和为姓,并封郑和为内官监太监(四品大员)。皇帝亲自赐姓,在当时被视为臣子的最大荣耀,马和由此改姓郑和。
3、郑成功 ,祖籍中G福建南安人,是一位民族英雄。但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母为日本田川氏,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后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故又称国姓爷。
01郑氏的太始祖是捐国烈士
中华民族两千多个姓氏,得姓始祖为国牺牲的只有郑姓。公元前771年,犬戎叛乱,杀了周幽王,西周灭亡。司徒姬友(郑桓公)则在'犬戎之乱'中,为保护幽王而战死疆场,以忠臣的形象而名垂千古,死后葬在陕西骊山脚下。
02太始祖的坟墓被历朝历代保护了两千多年
历朝历代,保护至今的姓氏始祖之墓的只有郑桓公之墓。1957年5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将郑桓公墓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华县政府拨专款重新维修,郑桓公墓从而得到更好的保护。
03郑姓被用来立州并做省会
中华上下五千年悠久史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州郡城池千万,能以姓立州并设置为省会的只有郑州。
04在多国立庙并永祭的,只有郑成功
05郑姓被御赐“江南第一家”
美国建国也就241年,而浦江郑氏家族十五代同居生活,340年不分家,鼎盛时期3000余人同吃一锅饭,郑义门173人为官,官位最高者位居礼部尚书,却没有一人因贪墨而遭罢官。
06郑姓家训被列为国策教育范本
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里程碑,也被列为国策教育之本。
07郑姓宗祠迎来御驾亲访的
历朝历代只有郑姓宗祠迎来御驾亲访的机会,就是浦江“江南第一家”的'郑氏宗祠。
08郑姓的祭祖日和荥阳郑氏被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祭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在两千姓中只有“荥阳郑氏”和“11月11日11时11分的荥阳世界郑氏拜祖大典″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09郑姓始祖雕像被作为市标
郑氏文化苑被列为旅游区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