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性的来源和历史

时间:2025-01-10 15:48:17
郑性的来源和历史

郑性的来源和历史,郑氏有着独特的姓氏特色,在中华历史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它的存在给中华历史增添了更多的艺术和神秘,下面来看看郑性的来源和历史。

  郑性的来源和历史1

一、郑姓的来源和历史:

1、源于姬姓:

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郑国,远祖为郑桓公。为纪念故国,郑国人相继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2、源自子姓:

商王武丁之子子奠得为商朝一方国,名为郑国,灭亡之后,其后世子民多以国为姓氏。

3.源自姜姓:

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于郑,以统治子姓郑人,史称西郑,姜姓郑国灭亡。国人姓奠井氏,或为郑井氏,亦即郑氏。

4.源于地名:

出自古褒国附庸之邑南郑,以故国名为姓氏,称郑氏。

5.源于改姓:

依据书籍资料记载,朝鲜族、蒙古族、裕固族、哈尼族、满族等部分族人都有改姓。

  

二、郑氏祠堂历史:

1.由于郑姓的姓氏源流有很多, 因此其祠堂也有不同,有福建福鼎点头郑氏宗祠、白沙村郑氏大宗祠、福建长乐岱阳郑氏宗祠、江西上饶五里村郑氏宗祠、三乡郑文化之桥西郑公祠、长濂村郑氏宗祠、浦江县郑宅镇等等,本期以福安市的郑氏祠堂为例浅析其历史.。郑氏的家族起源趣味故事

2.安徽省福安市的郑氏祠堂是郑氏的祖祠之一,其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是为纪念元代著名学者、教育家郑玉,距今有五百多年历史,占地面积1856平方米,规模宏大,空间层次丰富,为典型的'徽州廊院式祠堂。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姓郑人口数量:

1.宋朝时期,郑姓大约有75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97%,排在第二十位。其中,福建为郑姓的第一大省;

2.明朝时期,郑姓大约有1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21%,排在第十五位。其中,浙江为郑姓第一大省;

3.至2006年,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按人口排序,郑姓在中国大陆为第二十一大姓。大陆郑姓人口约为936万,约占大陆总人口的0.78%。

  郑性的来源和历史2

一、郑氏起源:

源流一

第一支出自子姓。契,是黄帝的后裔,发明刻木记事的人,被赐姓子,其后代汤建立了商朝。到商王武丁时,武丁的儿子被封为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为商朝一诸侯国。

奠、郑古为一字,奠国即郑国。子姓郑国初在商朝都城近地的北郑,今河南濮阳西南古帝丘之地,后来为防周、羌之敌,西迁到商朝西疆的南郑,在今陕西华县东。

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子姓郑国也随之灭亡,周人迁子姓郑人到渭水上游,约在今陕西宝鸡附近。子姓郑氏的`历史至少有3200多年,这支最古老的郑姓,人寡势弱,以后一直无闻,可能淹没于姬姓郑氏之中。

源流二

第二支出自姜姓。姜姓郑氏出自姜太公之后。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于郑,以统治子姓郑人,史称西郑,故城在今陕西凤阳。周穆王夺西郑为下都,姜姓郑国实际灭亡。国人姓奠井氏,或为郑井氏,亦即郑氏,这支姜姓郑氏也有3000年的历史,后来史书上未见这支郑姓的去向,可能也淹没于姬姓郑氏之中了。

  

源流三

第三支源出姬姓,姬姓郑氏出自周文王之后。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南郑,在今陕西华县东,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桓公见西周将亡,将财产、部族、家属连同商人迁移到东虢和郐之间,史称东郑。

不久,犬戎联军攻破西周都城镐京,杀了周幽王和郑桓公,南郑遗民南逃到汉水上游的南郑,即今陕西汉中的南郑。桓公之子郑武公在东郑即位,先后攻灭了郐和东虢,建立了郑,都新郑,即今河南新郑。

郑武公、郑庄公相继为周平王的卿士,郑国一度曾是春秋初期的强国,后渐衰弱,公元前376年,韩哀侯出兵灭郑,郑国子孙以国名为氏,散布于陈宋之间。姬姓郑氏有2 800多年的历史。

二、郑姓发源地: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新郑县。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

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

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

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

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三、郑氏始祖介绍:

得姓始祖

郑桓公(?-前771年),西周时郑国的建立者,姓姬名友,周宣王之弟。周幽王当政时,郑桓公预感到西周将亡,听从太史伯建议,于周幽王九年(前773年),部族、家属等东迁到雒邑以东,建立新郑国(都城在今河南省新郑)。犬戎攻破西周时被杀。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诸侯以国为氏,因此郑桓公被认为是姬姓郑氏始祖。

郑桓公,姬姓,郑氏,名友,故又称姬友、郑友或郑伯友,史称郑桓公。为周司徒,封于郑(今华州区东),是春秋时期郑国的第一代国君。

  郑性的来源和历史3

一、郑氏的由来

说到姓氏,最早要说到母系氏族时期,那个时候人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子女也是跟着母亲生活。氏就像是如今的工作单位、家庭地址似的存在,再后来为了区别同一个部落嫁过去的女子,慢慢就发展有了姓。姓的发展也慢慢使得母系氏族开始向父系氏族过渡。

中国人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姓姬,在出现第一个国家——夏之前,黄帝的部落是中国中原最大的部落,并且黄帝还是夏、商、西周这些国家宗室的共祖。

而中国存在的姓氏大部分也都是由炎黄二帝的姓氏演变、发展过来的,所以它们的就像一个爷爷八个儿十六个孙这样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都自认为是炎黄子孙。

  

(血缘始祖)

黄帝部落第三代领导人为帝喾,帝喾的大儿子叫后稷,这位后稷便是郑姓的血缘始祖。而看过我之前文章的人都知道,后稷也同样是周姓、吴姓的血缘始祖。

要细说郑姓的起源还得往后推,后稷的子孙后代在周原起家,代表人物是西伯侯姬昌,后来时遇商朝昏庸,于是就联合其他诸侯国打败了当时中原的霸主商朝,周氏建立周朝。在之后周朝开始大封天下,尤其像自己的`宗室宗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领地。

(郑国诞生)

在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封他的兄弟姬友于“郑”(在今天的陕西华县),国号为“郑”,郑国因此诞生了,而姬友也被称之为郑恒公。后来周宣王的儿子周幽王成为新的天子,这个人我们可能有点耳熟,因为烽火戏诸侯的始作俑者就是他。

郑氏三公

(郑国迁移)

由于幽王昏庸无道,外部又有像犬戎族这样的强敌,所以时任司徒的郑恒公有点担心自己的家人和封地子民的安全,就找了他的好朋友太史伯商量对策,太史伯给他指出一个地方也就是现在的荥阳一带,于是郑恒公就把郑国迁移到了荥阳,后来周幽王果然被犬戎族所杀,郑恒公也为国捐躯,所幸封地以及家人都很安全。

(郑姓立姓)

时间继续往后发展到了战国时期,郑国最后被韩国灭掉了,郑国的子民成了亡国遗民,为了纪念故国,郑国人就把自己的姓氏改为郑,自此郑姓诞生,而荥阳也成为郑姓的发祥地。

(其他源流)

据史料记载,郑姓的其他源流分支除了有源自子姓、姜姓等,还有以地易姓,他姓改姓、他族改姓等等。不在一一叙说。

二、杰出航海家

郑和,明朝洪武年生人,在战乱中出生,少时经历很多磨难,但只有弱者才会怨天尤人,而身为强者的郑和从小就不屈服与环境。少年时机缘巧合成为燕王朱棣的贴身侍卫,从此跟着朱棣出生入死。后来朱棣继承大典,郑和也因此水涨船高,同时深受朱棣的信任。

后来郑和作为正史带领船队下西洋,发展海外贸易,郑和最终不辱使命。虽经历各种曲折,但七下西洋,带回来的东南亚以及非洲各国使节共计三百余次,不仅发展了海外贸易,同时还示威海外、扬我国威。

郑和七下西洋,也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三、民族英雄

郑成功,明末清初的军事家,曾被明隆武帝赐国姓“朱”,又被称为国姓爷。

郑成功的一生都在抗击清朝,在南明后期也是抗清的主要军事力量,但重要的是他曾一度打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的驻军,使沦陷了三十多年的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四、率兵入闽

时至今日,中国福建为郑姓的第一大省,约为全国郑姓人口的25%,而这一情况最早来自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镇守丹阳的东安太守叫郑庠,他的儿子郑昭后来率兵入闽,被称为“入闽始祖”。在此之后到唐朝末年,大批郑姓先民定居于福建,郑姓的中心开始在东南沿海形成。

《郑性的来源和历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