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养生原则,运动养生在我国已有千百年的历史,渐渐成为养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医学亦证明,适当的运动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而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机能逐渐衰退,下面来看看运动养生原则有哪些。
1、协调统一,形神兼炼
在中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活动中,非常讲究意识活动、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的密切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动形的协调统一。意守是指意识要专注,心无 杂念;调息是指呼吸的调节,要均匀、有节奏;
动形是指形体的运动,要自然、连贯、刚柔相宜。运动养生紧紧抓住这三个环节,使整个机体得以全面而协调地锻 炼,则能增强人体各种机能的协调统一性,促进健康、祛病延年。
2、顺应时日,莫误良机
早在2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提出了“起居有常”的养生主张,告诫人们要顺应阳气变化,合理安排日常生活。清代养生家张志聪把一日比作四 时,他说:“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因此,提出一天中的运动应该遵循早晨阳气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的规 律。在锻炼、活动时注意顺应阳气的运动变化,才能够起到 “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3、有张有弛,劳逸适度
运动养生,并非指要持久不停地运动,而要有张有弛、有劳有逸,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紧张有力的运动,要与放松、调息等休息运动相交替;长时间运动,一定要注意适当地休息,否则会影响工作效率,导致精神疲惫,甚至影响养生健身。
4、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来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锻炼时一定掌握好运动量的大小,太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太大则超过了机体的耐受限度,又会使身体因过 度疲劳而受损。因此,运动养生强调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那么如何掌握合适的运动强度呢?目前,一般是根据运动后即测脉搏来判断的,它的计算公式是:
170-年龄=合适的运动心率
例如,一个40岁的人,运动后他的脉搏如果是130次左右,表明运动量合适,若明显超过130次说明运动量过大,反之则运动量不足。
5、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锻炼身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注意经常坚持不能间断。名医华佗那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方面指出了“动则不衰”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经常、不间断锻炼的重要性。因此,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进行适当的运动,才能收到养生健身的功效。
运动养生原则
1.运动方法要科学
传统运动养生讲究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以意领气,以气动形。惫守即精神专 注.调息即调节呼吸.动形即形体运动.三者紧密相连.相互影晌。只有确保三者的协 调,才能有效地增强脏腑功能,通经活血,强筋健体。
2.运动要持之以恒
运动养生重在坚持.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根本无法实现强身健体的愿望,只有持之以恒,风雨无阻地坚持运动,才能有所收获。此外,运动养生也应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锻炼应从少到多,由弱到强,切忌急于求成。
3.运动要壮阳益气
对男性来说,运动的核心就是强肾壮 阳,所以在锻炼过程中应以腰部锻炼为主。 因心属火,是阳中之阳,故男性还应加强对 心脏的锻炼。男子以气为用,故应注,运动 中的呼吸锻炼.以达到补气的目的。
4.运动要切合实际
运动的目的就是养生,不切合实际的锻 炼无法起到健身的作用。由于身体t质和健 康水平的差异,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运动 方式,体弱者适宜运动一较小且不太激烈的 运动,而体强者则可选择激烈或运动里较大的.锻炼项目。
由于时令的差异.运动也应该 有所区分.夏季炎热,出汗较多.所以最好不要长时间剧烈活动,而冬季天寒,则需长时间运动才能有较好锻炼效果。
运动养生应注意的细节
运动养生不仅要有科学的方法,持久的恒心,还应注重以下几个细节。
1.运动须全面
中医认为,运动养生应讲 究内外兼修、动睁结合。不能 因注重强烈的身体运动而忽视 了自然的调息。在运动中不仅 要实现身体运动与心理的协 调,还应当注愈高强度运动与 低强度运动相结合,既要学会 跑步,又要学会散步。
2.运动的多样化
很多人均认为运动就是跑 跑跳跳,而实际上运动可以包 括很多项目,多样化的运动会 让男性更强健。对老年男性 来说,多样化的运动尤为重要,由于肌肉力ID的减退,不易参加剧烈的活动,散步、慢 跑是他们较好的选择,此外打太极、跳一些较慢的舞蹈,也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
而对 于年轻男性来说,长跑、篮球、足球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也可选择跳绳、乒乓球等运 动,多样化的运动不仅可锻炼身体,还可放松心情。
3.不可“临时抱佛脚”
运动养生关键在于坚持长久,而最忌“临时抱佛脚”。持之以恒的锻炼可以有效提 离身体素质,对疾病的预防有较好的功效。而平时不注重运动的人身体素质会相对较 差,当他们的身体出现不良反应时才开始锻炼。
甚至加大强度.实际上在患病或有生病预兆期间加强运动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利于男性身体的阴阳调和与脏腑和谐,还可能因 此损耗大量精气,使身体的恢复受到阻碍。
传统体育养生锻炼的基本原则
传统体育养生锻炼的基本原则,是习练传统体育养生的人们在长期锻炼过程中不断摸索、长期实践、多年积累的概括和总结,它是指导人们进行传统体育养生锻炼的法则。
一、 松静自然
“松”,是指“身”而言;“静”,是指“心”而言;“自然”,是针对练功的各个环节提出来的,姿势、呼吸、意守、心情和精神状态都要舒展、自然。“松静自然”不仅是确保练功取得功效的重要法则,而且也是防止练功出现偏差的重要保障。
(一) 关于松静
1. 身心放松的重要意义
身心放松是习练传统体育养生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现代心理医学中用于因情绪紧张而产生一系列心身疾病的有效方法。
所谓放松,就是在保持稳定姿势的情况下,或在缓慢的动作过程中,习练者运用自我调节的方法,使全身上下、左右、表里的皮肤、肌、关节,以致脏腑和大脑等部位都处于松弛状态。
身心放松,一方面有利于机体内气血的自然循环,减少机体的负担和能量消耗,降低基础代谢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机体的兴奋程度,减少内、外环境对大脑皮质的干扰,有利于诱导大脑入静,能加速进入自我调整的传统体育养生态。
放松不仅有助于的调节,而且对心理状态的调整也有良好的作用。一个人的面部表情经常处于慈善、和蔼和面带微笑的喜悦状态,他的内心世界必然也是善良、豁达、平静的。心理的平和,必然引起生理功能向健康方向转化。相反,表情紧张的状态,将导致状态的.恶化。传统体育养生锻炼中的放松就是建立在身心相互影响的基础上。
2. 放松训练的方法
(1) 放掉心中牵挂的事情
在练功前,首 先要做好心理准备。要求练功者既要把长期积累的不放心的事情放下。也就是说,心要平和,要松弛。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做到。传统体育养生要求习练者既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又要注意道德的修养,培养高尚的情。
(2) 学会由“身”到“心”的放松
根据身心相互影响的道理,一般放松应由开始再转入“心”的放松。也就是说,形体的放松为心态的平和创造了条件。放松是指皮骨骼都要放松,不能僵直,不能绷紧。只有这样,才能为“心”的放松创造条件。
(3) 只有心的放松才能达到入静的目的
古人生活的模式是日作而出,日落而息,而且由于交通不便,人际关系简单,物较少,调和“一心”较容易。现代人则不同,每天除了处理许多繁杂的事物外,还要接受很多新观念、新思想、新信息。生活上的物刺激也随处都可发生,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激烈的竞争、快速的工作节奏,使人们经常处于紧张、浮躁、疲惫不堪的状态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要入静就非常困难了。为此,要依照“调心之法,首重自然”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训练自己经常保持愉悦、祥和、知足的心态。在练功实践中逐步剔除外部因素的干扰,使自己的心态逐渐回归到无私、无、豁达、开朗的境界。
(4) 借助形体训练使意念获得放松
如果一时难以实现“心”的放松,可以借助形体在紧张和放松的反复训练中体验“松”的感觉,学会放松。这个放松的感觉需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找到。
如果你找到了令人惬意的“松感”,就可以用意念使全身放来。也可以用心理暗示的办法使自己的由上到下松弛下来,还可以反复默念一些有助于放松的词语,如吸气、静、呼气和松等。这种方法运用熟练后,会有效地帮助练功者快速入静。
(5)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身心放松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祥和的心境,保持正确的姿势,所谓“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是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可以使人体在紧张中求得放松。常言道:“形正则气顺体松”。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