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健康养生知识,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下面一起来了解三伏天的健康养生知识。
伏天要注意“扶阳”
夏令三伏,阳气旺盛,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腠理开泄,汗液增多,加上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体质特征,此时如果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食冷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因此,人们要尽量避免做一些伤阳之举,应护阳。
三伏天,补水是重中之重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伏天还要注意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容易导致人火气上升,表现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去火的食物,上佳选择有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
伏天,冬病夏治有讲究
伏天是冬病夏治好时节。其中伏季贴敷疗法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理论,在我国农历“头伏”“中伏”“末伏”的时令期间,利用夏季气候炎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客观条件,用特定的`中药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贴敷,以治疗某些在冬季容易发病或加重的疾病,增加抵抗力。但冬病夏治并非人人皆宜。“冬病夏治”主要针对三周岁以上虚寒体质的人群,患有冬天容易发作或遇冷易加重的疾病,如哮喘、反复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风湿病等,有内火、湿热体质的人不适合冬病夏治。
三伏天健康“走暑”
让大家选择“走暑”其实是有原因的。夏天外界阳气最旺,这时多到户外活动,可以吸收自然界阳气精华,补充能量,调畅气血,养护阳气。
然而三伏天热,很多人都憋在家里不出门,其实这对身体是不好的。人的养生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该出汗的时候得出汗,因为出汗既能排走体内毒素,又能调节体温。但我们又不能因为要出汗,而做剧烈运动,在高温下大量出汗易损阳气,还很容易中暑,所以一般运动量较大的运动就不合适了。
权衡之下,进行走路的`慢运动就是最佳选择了。
除了利用平时时间早晚走走,郊区当然是最好的避暑选择。
那些山里,云雾缭绕、烟岚弥漫、溪泉涓涓、树木葱郁,毫无遮拦的绿色扑面而来……漫步在清凉峡谷间,原始生态的青山绿水,原始风情扑面而来。
在山峰登高,一览胜景,满目皆绿,深深地吸入一口气,仿佛触摸到了整个森林,好一片清凉!
“走暑”是有诀窍的,你要把握三个原则。要匀不要急:匀速行走最省体力,而且有利于保持良好心态,急一阵歇一阵的走路方式最累人;而且匀速走路 能让你走得更久,一般40分钟,2~3公里是最合适的。
三伏天灸注意事项
1、天灸贴药部位多在颈背部、腹部、腰部,建议穿宽松、深色的衣服,女士建议不穿连衣裙。
2、天灸药物为芳香走窜的药物,皮肤有色素沉着、潮红、微痒、烧灼感、疼痛、轻度出水泡等表现属于正常反应。如感到灼痛,可随时撕除。去除贴药后,如局部出现水泡乃正常现象,轻者可自抹万花油;若水泡溃破可自行涂紫药水,结痂后待自然去痂,注意预防感染,若局部反应严重者,请到医院处理。治疗当天最好不要洗冷水澡,宜用温水洗澡。
3、接受治疗的当天,戒食牛肉、烧鹅、鸭、花生等易化脓食物,避免生冷食物或者进食虾、蟹。
特殊人群需知:
病患:感冒发烧者、患有恶性肿瘤、皮肤病、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感染性疾病等病患者不适合进行天灸。
少儿:建议3岁以上的孩子贴药,孩子肌肤腠理疏松更容易吸收,因此贴药的时间也只需要成人的'1/4左右,即一般只需贴1/2~1小时即可。
女性:孕妇和正处经期且月经量多者不可进行天灸,月经量少或处于月经末期的经期女性,可进行天灸。
贴药几次治病保健效果最好
如果随便增加次数、自定时间,不就成了日常的穴位敷贴了吗?另外,天灸到底做多少次才合适?是否次数越多效果越好?对此,专家认为,按特定时间敷贴是“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有别于日常穴位敷贴之处,这种疗法一般选初、中、末伏三个时间点最宜,而因中伏和末伏大多间隔长达20天左右,为提高保健治疗效果,所以中间会增一次加强灸以巩固和提高效果。也就是说,三伏期间一般贴四次药就够了,并无研究证明在此期间接受敷贴的次数越多效果越好。
三伏天灸能治疗哪些疾病
第一类:哮喘、小儿痉挛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肺部疾患。
第二类:久病阳虚证如五更泄、虚寒胃痛、肾虚腰痛。
第三类:过敏性鼻炎、虚人感冒等由体虚、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的疾病。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