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评价庞统的一生
该如何评价庞统的一生,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是演义中对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人得最高评价,诸葛亮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那么这位与之齐名的庞统又如何呢?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庞统这个人。
庞统,字士元,荆州襄阳人。他是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的谋士,与诸葛亮一起被拜为军师中郎将。
庞统小时候为人朴实,后因为司马徽的一句“南州士子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而为人们所知。赤壁之战前夕,庞统与周瑜密谋,为曹操献上连环计,成功火烧曹营。
刘备占据荆州时,庞统是耒阳县县令。后来,鲁肃写信给刘备,告诉他庞统能力超群。于是,刘备召见庞统,并对他加以重用。刘备与刘璋决裂后,庞统献上三条计策。使刘备在进军成都的路程中,一路势如破竹。
公元214年,蜀军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被飞箭射中而亡。刘备知道消息后,极为痛惜,并且将他厚葬于落凤坡。后来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谥号为靖侯。
第一次出现庞统这个名字是在刘备马跃檀溪,逃难至南漳水镜先生庄上,水镜指点道:“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庞统因避难寓居江东期间,周瑜通过鲁肃多次请教庞统,并多用其谋。庞统的第一次正面出场是在曹操80万大军压境,直逼东吴时。周瑜使鲁肃问策于庞统,统先献“火攻”之策,后献“连环”之计。周瑜顿时茅舍顿开,深服庞统之计,并请庞统出山为其施行最关键的连环记。曹操被称为乱世之奸雄,生性多疑,要想对其施计谈何容易!非智谋超常、胆识过人者莫敢当此大任。但庞士元却游刃有余,圆满完成了巧施妙计的任务。正如小说中诗曰:“赤壁鏖兵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皆同。若非庞统连环计,公瑾安能立大功。”③庞统能智胜生性多疑、诡计多端的曹操,可见其智绝才奇和出神入化的应变能力。鲁肃也深深折服其才,多次向周瑜论道,《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写到周瑜死后又立马推荐给孙权,孙权以貌相人,用看周瑜的审美标准来取才而冷落庞统。鲁肃深感惋惜,安慰庞统道:“公抱匡济之才,何往而不利?”当肃得知统欲投刘备时,极力支持并嘱咐道:“无使孙、刘互伐,同力破曹。”足见鲁肃对其能力的肯定。鲁肃在写给刘备的荐书中推崇道:“庞士元非百里之才。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展其骥足。”并特别提醒道:“如以貌取之,恐负所学,终为他人所用,实可惜也!”孔明在东吴吊丧期间,也曾面晤庞统,并写有荐书给刘备,推荐庞统。可见天下名士对其推崇备至。
在赤壁之战中,庞统智献火攻之策,巧授连环之计显示出庞统高超的决策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耒阳县庞统理事”表现了庞统明察善断的洞察决断能力、干炼果决的理事能力和快捷神速的办事效率。目睹此情此景张飞惊叹道:“先生大才”。庞统的满腹经伦和雄才大略,犹如蓄足能量的熔岩,直至为刘备取川时,才得以喷发。刘备取川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起决定作用的却是庞统的运筹帷幄,巧言善辩。在议取西川的过程中,庞统的.学识机谋得淋漓尽致的表现。庞统以敏锐的观察、理智的思考抓住张松议献西蜀的契机,运筹谋划,制定出取西川的谋略方针。尤其是针对刘备以“仁义取天下”指导思想的偏执之处,提出了“宜从权变’’、“兼弱攻昧”、“逆取顺守”、“汤、武之道”的英明思想,从而为困惑中的刘备指点迷津和大展宏图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清除了开拓西川基业的思想障碍,使刘备恍然曰“金石之言,当铭肺腑”终于下定取川决心。
客观地说,刘备在获得孔明的辅佐之后,虽然取得一些胜利,尤其是与东吴联合抗曹,取得赤壁之战大胜。借得荆州,使刘备有了立足之地,但刘备集团处于弱势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观,还不足以与魏吴鼎足抗衡。庞统不仅为刘备开辟西川基业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在实践中,为刘备建立西川基业开辟了通向成功的道路。庞统虽在取川成功在望之际,壮志未酬身先死。但其却在短暂的时间里为刘备集团开创西川基业建立了丰功伟绩,表现的才智谋略可谓奇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