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说了还是不听怎么办,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很多家长都感到十分寒心,也就是说,当孩子不听父母的话时,不听父母话的孩子不仅固执,以下分享小孩子说了还是不听怎么办。
第一点、减少唠叨
无论是小孩子还是大人,可能都会烦别人唠叨,听着别人唠叨自己也会很着急,特别是对于一些孩子来讲,父母的唠叨可能就像是催眠曲一样,很难静下心来听父母讲了什么。
因此,如果家长想要跟孩子讲些什么,说重点就好,尽量不要重复某句话或者某观点,这样会给孩子一种喋喋不休的感觉。
孩子本身就是个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的生物,又或者孩子的性格从小就很暴躁,那么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孩子讨厌听父母讲话,于是便有了现在许多家长都在意的问题:孩子不听话。
我们总是会给孩子贴上一个“不听话”的标签,但其实有些时候并不是孩子本身不爱听话,而是家长的唠叨让孩子变得不那么想听话。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先做好自己,做好一个好家长的角色。
第二点、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沟通是解决一切矛盾的桥梁,家长和孩子的沟通能够让孩子和家长建立好的感情,当家长与孩子进行沟通时,能够有效明白孩子所想。
我有个朋友,她对孩子的态度总是很平和,平时很少与孩子吵闹,跟孩子沟通也做得很及时,因此孩子和她的关系非常密切,就像是知心朋友一般。
交流对于感情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来讲,交流能够软化孩子逆反的心,能够有效帮助宝妈们解决孩子不听话的'问题。
第三点、多带孩子玩耍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时刻保持好心情,而对于孩子来讲,玩耍就是保持好心情的最好方法,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因此无论是户外玩耍、亲子活动还是自己一个人,都能够玩的十分起劲儿。
当孩子处于心情愉悦的状态时,孩子就会变得更加随和,也会减少孩子发脾气的几率。当孩子长期处于一个愉悦的状态时,那么孩子就会很少发脾气,与家长也能够用平和的态度去相处,面对与家长的话也没有那么反感。
第四点、讲话时要伴随着幽默语气
有许多孩子之所以反感父母讲话,是因为父母的话语中比较枯燥无味,所以孩子就会不愿意听,因此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多带一点幽默之感。
比如:跟孩子讲话时保持笑容,或者做一些搞笑的表情,也可以适当的穿插一些笑话,以此来活跃气氛。
当孩子长时间处于幽默的气氛中时,孩子也会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同时也有利于孩子养成幽默的性格,对以后的人际交往也更有益处。
家长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态度,当孩子的态度出现偏差时,家长一定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语气态度,再去规范孩子的态度。
1,孩子的注意力发展还没完善
在心理学上,注意力有四种特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这是衡量一个人注意力好坏的.标志。而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幼儿注意力的这四个方面,都相对差一些。
孩子经常听不见我们喊他,也不能同时做几件事,其实不是他们不想,实际情况是他们还没有达到这个发展水平。当他投入巨大的兴趣在当下的事情上时,他的脑子里就只有这一件事,没有更多精力听别的。
比如玩玩具、看电视的时候,不管妈妈说什么,都会变成“背景音”,被自动过滤掉了。
2,刺激过多引起的“超限”效应
孩子总是说不听,问题极有可能就出在这个“总”字上。
先说个故事:
它来源于大文学家马克·吐温的真实故事。有一次,马克·吐温去听牧师演讲,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气愤不过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你瞧,如果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就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这就是“超限效应”,它强调的就是要保持适度原则,警惕过犹而不及。
儿童心理学家德雷克斯把听不见唠叨,提醒,说教的孩子称为-----“妈妈的聋子”;吉诺特博士也指出,孩子对于大段的唠叨和提醒,能听进去的很少。
如果孩子犯错时,爸爸妈妈多次重复着数落,会让孩子经历“内疚不安→不耐烦→反感讨厌”这样的心理变化,最后甚至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所以,别再觉得自己对孩子是苦口婆心一片好意,其实是我们是在制造亲子矛盾,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3,叛逆期的对抗
孩子进入叛逆期的三个阶段一般是2—3岁,6到8岁,还有就是12到16岁。
由于他们具有了强烈的自我意愿,不想处处顺从,总想反抗一下家长的权威,“喊了不理”就是其中一种反抗形式,尤其大人态度比较强硬时,会更加激起他们的反抗欲。比如:当妈妈用指责的态度告诉他“必须”、“应该”怎样时,他就会产生抗拒心理。
1、缓解彼此情绪
相信在矛盾冲突中的两个人,当下的心情和态度都是很难被改变的,这就像情侣之间吵架讲道理,怎么做都无法达到两个人都满意的程度。那么这个时候由第三个人来处理,说服双方,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情绪的作用。
2、加深彼此的理解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事人往往都难以看到事情当中最全面的样子,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把事情的方向往有利于我们这边的思考。
3、学会沟通
孩子已经初具知情意行的.主观世界,家长会感到难以沟通。
(1)做到“尊重”。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切忌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必须做到谦卑,放弃自己执着的思想,尽量多找孩子自身“优点”、“闪光点”,并多鼓励,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2)学会“换位”。毕竟家长也是“青春期”的过来人,面对孩子的需纠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有了“共鸣”才能理解孩子,才能帮孩子找出问题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
(3)学会“容错”。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小错是难免的,家长要允许孩子犯点小错、吃点亏,关键要帮助孩子找到错的地方,错的原因,警示“下不为例”,并以良好的言行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4)学会“减负”。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孩子身上,不参与孩子不愿意的培训,给点孩子玩的时间,让孩子的精神得到放松;也不老以学习着手,最好不谈成绩,不给孩子心有压力,谈谈交流学习新的体会即可。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