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复说就是不听怎么办,孩子反复说就是不听可能是性格、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孤独症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家长多和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意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了解一下孩子反复说就是不听怎么办?
孩子反复说就是不听怎么办 ?
1、家长不能放弃决定权
因为孩子的心智跟成人相比,并没有成人成熟,所以在某些重要的问题上,家长不能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比如、吃药、上学、过马路等,对于这些事情的决定权,家长一定要掌控在自己手中,且还要让孩子绝对的服从。一旦家长给他们讲道理,他们就会变得不可理喻,甚至还会让他的思维出现混乱的状况,所以该霸道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霸道。
2、适当放权,锻炼孩子心智
我们培养孩子的主要目的,主要是让他学会独立,自己对自己负责,所以尽管孩子的心智还不成熟,做事考虑不周,家长也要适当的给他一点权力,培养他的独立能力。因此,生活中,只要是一些影响不大的事情,家长都应该授权给孩子,让他自己决定。
3、面对分歧,要正确引导
这里要告诉家长们一句话,与孩子争论,或者试图说服他们否定自己的意愿,这些都是徒劳的。因为家长和孩子没有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在这种不平等的情况下,讲道理很快就会变成令人烦躁的争论。因为孩子还是能从讨论的问题中看到结果,所以为了避免双方的争吵,家长要学会引导,将孩子的思想和家长的思想保持一致,这样孩子才能接受家长的建议。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
1、大人和孩子的想法分歧太大,都觉得自己没问题,如果是这样的话父母一定要和孩子多多沟通,给孩子好好讲道理。
2、想要通过不听话的方式表达自己想要独立了。孩子两三岁会进入人生第一个叛逆期,典型的表现是对父母说不,或者有些孩子不会用语言直接表达否定,而是用行动表达。
3、孩子想听,但是不知道怎么听。所以父母讲话的时候要注意好好说,要让孩子能听懂,就要越具体越好。总而言之,做父母的,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沟通的重要性。主动观察孩子的状态,融入到他们的世界。
4、孩子不懂道理,理解不了家长所说的“大道理”。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他的大脑处于快速发育的阶段,大脑中的记忆很难长时间的`储存,尤其是7岁之前的记忆,孩子的印象是很模糊的。所以他们的意识只能眼前的景象链接,不能跟以前的记忆连接,也就是说,同样的错误,他在犯第二次的时候,是不会想起第一次的后果。所以家长给孩子讲道理,他是听不进去的,他只会关注眼前。
1,孩子的注意力发展还没完善
在心理学上,注意力有四种特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这是衡量一个人注意力好坏的标志。而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幼儿注意力的这四个方面,都相对差一些。
孩子经常听不见我们喊他,也不能同时做几件事,其实不是他们不想,实际情况是他们还没有达到这个发展水平。当他投入巨大的兴趣在当下的事情上时,他的脑子里就只有这一件事,没有更多精力听别的。
比如玩玩具、看电视的时候,不管妈妈说什么,都会变成“背景音”,被自动过滤掉了。
2,刺激过多引起的“超限”效应
孩子总是说不听,问题极有可能就出在这个“总”字上。
3,叛逆期的对抗
孩子进入叛逆期的三个阶段一般是2—3岁,6到8岁,还有就是12到16岁。
由于他们具有了强烈的自我意愿,不想处处顺从,总想反抗一下家长的权威,“喊了不理”就是其中一种反抗形式,尤其大人态度比较强硬时,会更加激起他们的反抗欲。比如:当妈妈用指责的态度告诉他“必须”、“应该”怎样时,他就会产生抗拒心理。
试试这几招,超有效!
01、说话前先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有时候不是不听话,而是没把话听进去。
认知心理学上有“非注意性盲视”,指的是“在处理一个相对复杂的任务时,因为注意的转移,而没有知觉到背景中出现的醒目的意外刺激的现象。”
那么,当父母们喊孩子吃饭,却发现孩子在全神贯注地累积木、玩拼图时,就该意识到孩子的专注力不在饭点。此时,就算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大吼,也只能是无用功。
父母们可以尝试走到孩子身边,轻轻地进行摸背拍肩等肢体接触,让ta先抬头看着自己的眼睛,确保孩子能够把话听进去,再告诉ta该吃饭了,与ta商量晚饭过后,接着玩。
(这个也要看具体情况,某些时候打断孩子的注意力,可能会影响专注力,妈妈说之前要有足够的判断。)
02、尊重孩子,少用责备命令的语气
当你想说“不”的时候,换一种正面的说法,或者用游戏的思路,也可以给出替代方案。
“在电梯里,我们动作要轻轻的,现在,我们假装自己是只小老鼠 ,蹑手蹑脚的,好不好?”(而不是:不许在电梯里蹦蹦跳跳!否则电梯坏了,我们就摔下去了!)
“宝贝,商场里面人多,你能牵着妈妈的手走路吗?”(而不是:不许乱跑!)
“等你吃完饭,我们就去玩滑滑梯。”(而不是:饭没吃完,不许玩滑滑梯!)
ps:别说“等你吃饱”,否则小家伙立刻把碗一推,“我吃饱了!”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如果非要谈什么技巧的话,那大约是把你脱口而出的话,最后的“!”改为“?”或者“。”这也意味着你和孩子的沟通,从命令变成了平等对话。
03、事先约定,并和善而坚定的执行
如果是已经决定了的事情,因为孩子的任性,父母妥协了,孩子以后会变本加厉常常通过耍赖来达到目的。
所以,当孩子闹情绪时,父母不急不躁,坚持自己的决定,可以等孩子情绪缓和下来再讲明道理;
如果父母制定了规矩,并且温和而坚定地要求孩子执行,时间久了,孩子不用你说,他的心中自然会有一条规矩的界限。
04、鼓励为主,批评为辅
心理学认为,个体具有渴望被尊重、被认可的精神需求,一旦这种精神需求被满足,人就会充满自信和动力。所以妈妈面对孩子时,不要只“挑毛病”,而要尽量发掘和赞美孩子的闪光点,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请记住:孩子做对事的时候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机,而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是最需要你爱的时候!
05、做孩子的榜样
有句话说的很好,三等父母用拳头管孩子,二等父母用嘴巴管孩子,一等父母用行为管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直接模仿对象,要想孩子表现出积极正确的行为,父母要给孩子模仿的榜样。
为了让孩子早点睡,说熬夜对身体不好;为了让孩子均衡饮食,说零食不健康;为了让孩子乖乖听话,我们有各种人生道理。
开始孩子还听话照做,可后来发现“好像这些道理只针对我”,爸爸可以吃鸡到深夜,妈妈正享用一大包薯片。
当道理成了让孩子听话的工具,你说什么孩子也不会信了
孩子说了多次不听怎么办
1、保持平静,先清理自己的情绪
孩子不听话发脾气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又气又急,说些不理智的话。比如由于孩子哭闹,觉得孩子故意和自己对着干的烦躁;由于孩子不听话觉得自己教育失败的无力感;
由于孩子在外面哭闹觉得面子上过不去等等,这个时候我们要先稳定一下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平静下来。只有自己平静下来,才能冷静的和孩子沟通。如果我们自己的情绪都处于失控的状态,孩子就更不可能安静,下一次发脾气可能会更糟糕。
2、让孩子冷静下来
当孩子不听话发脾气的时候,不要着急和他讲道理或者采取措施,可以坐在他身边,陪着他待几分钟,等他自己冷静下来后再去处理。但是一定要记得不能把孩子关进“小黑屋”,他可能因为害怕,而暂时不哭不闹,但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到被遗弃,会让孩子下一次的脾气更大。
你可以在他哭喊的时候说,“你有什么委屈,可以先哭几分钟,我等你,等你哭好了,再跟我说你到底想要什么,如果妈妈不能满足你,我们看看有什么别的解决办法。”
3、避免重复的唠叨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定义——超限效应,指的是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往往会使对方极不耐烦,最终事与愿违。可见反复、单调的催促、唠叨,非但收效甚微,还会让孩子产生听觉上的疲劳。
所以,与孩子的`沟通时,用词尽量简单,勿要用语言去赘述他尚且无法理解的事物,比如——“我知道你不爱吃这个,但这是爷爷/外婆他们花了好久做的呢,而且对身体很好,宝宝愿意吃掉的话,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
“已经很晚啦,明天再玩吧!到时候爸爸/妈妈陪你一起玩,我们来比赛好不好?”如果说了多次,孩子还是坚持不肯采纳建议的话,不妨顺其自然地让他感受一下这样做的“后果”。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