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什么都不听,跟你对着来怎么办,“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下面一起来看看孩子说什么都不听,跟你对着来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跟家长对着干怎么办?教育孩子的四种模式,你是哪一种?
第一种,自然生长。这类父母或由于自己能力、精力有限,或对孩子无明确规划或者期望,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参与较少,除了日常家庭相处的耳濡目软外,将培养孩子成人成才的任务交付于学校,而且对于培养的结果不过多强求,让孩子自然生长。这类孩子长大后的成就因人而异,参差不齐。
第二种,在后面推。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能心宽到任孩子自然生长,有的父母就给孩子设定一个远方的目标,为了让孩子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就用各种方法在孩子背后推着孩子走。
这种推着走的方式只能让孩子加快迈进的步伐,但是最终能否朝着原定的目标迈进就不能保证了,有可能误入歧途,南辕北辙。
第三种,在前面拉。这类父母和第二种的相同之处是,都会给孩子设定一个远方的目标;不同的是,这类父母会站在目标的方向拉着孩子往前走,这样就保证了孩子始终向着原定目标迈进,不会走偏。但是这类模式下成长的孩子会缺乏自主性,且有“拔苗助长”的隐患。
第四种,给孩子点亮一座灯塔。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着重点都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学习、逼孩子努力,使孩子背负上太多任务与期望,使孩子的压力过大,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而有远见的父母则是在孩子的成长学习道路上,给孩子点亮一座灯塔。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一个孩子都像一张白纸一样,除了单纯更多的是未知与迷茫。
在长远而未知的未来中,孩子就像在黑夜里摸索前行一样,这时候他需要的不是有人在背后推自己或者在前面拉自己,这都不能让孩子放心大胆地前行,他需要的是黑夜里的一座灯塔,能够指引他光明的方向,让他清晰地看到光明来自何方,这样他自然会主动地朝那个方向积极勇敢地迈进。
所以,当孩子不听你的`话,或者不按你设定的轨道前行时,你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在原定的目标那里点亮了孩子需要的灯塔,如果没有灯塔的指引,孩子为什么会有动力奔向那里呢?或许你仅仅只是前三种模式中的一种罢了,那自然达不到想要的结果。
最后,分享一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话:“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这个前景,应该就是点亮孩子灯塔的前提。
孩子的叛逆期究竟是什么时间段呢?
很多家长对这个方面都会产生疑问,不清楚哪一个阶段才是孩子的叛逆期,有专家指出,孩子的叛逆期分为三个。
这三个分别是2到4岁,这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个叛逆期,7到9岁,这个阶段是孩子的第二个叛逆期,12到16岁这个阶段被称为是孩子的第三个叛逆期,也被家长统称为青春叛逆期,这个阶段是让家长感觉最头疼的一个阶段。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的叛逆所表现的行为是不相同的,如果孩子变得总是和家长对着干这个行为,并不能说明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因为这是孩子一生当中都要必须经历的阶段,对于每一个家长来说不要过多的干预,但是也不能任由其发展下去。
家长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去对待孩子的叛逆期,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走出这个时期。
为什么孩子都会变得叛逆呢?
1、第一个叛逆期,是因为孩子的思维在作怪
在孩子2到4岁的时候,由于他们已经学会了说话并且有着自己的独立想法,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的表达能力比较弱,他们很难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像成年人一样表达出来。所以这也会让孩子产生单项思维,让孩子做事的`时候特别的执着和认真。
如果孩子想要做一件事不管家长如何去阻拦她们都会坚持自己继续下去。家长越是不希望他们做一件事情,孩子就会和家长产生玩游戏的心理,反而更想去做这件事情。
2、第二个叛逆期是由于孩子太过于自我
当孩子长到了7到9岁,就会特别的自信和自我,就是他们产生叛逆期的原因,他们也不会轻易的接受家长的批评和教育。孩子也总是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来向家长证明自己,但是也不想去完全遵从家长的意见去做一件事情,于是就会变得叛逆起来,产生了第二个叛逆期。
3、第三个叛逆期是由于孩子想要独立
当孩子的年龄到了12到16岁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期是孩子一生中叛逆最为明显的阶段。因为这个孩子非常渴望独立,这个阶段是他们从幼年到成年转变的一段关键时期,他们渴望自己与他人与众不同,也希望自己能够独立。
还希望自己的行为和做法能够得到家长和同学以及其他人的认可,也不想再受管束。
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叛逆期他表现也会有所不同,作为家长需要仔细去辨别,并且运用正确的方式去处理这件事情。
如果孩子在叛逆期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呢?
1、影响亲子之间的感情
当孩子处于叛逆期之后,会使亲子之间的感情出现微妙的变化,如果不好好沟通最终会导致孩子和家长之间会产生矛盾,以后如果遇到其他的问题就不愿意与家长沟通。
2、性格上会产生缺陷
当孩子进入叛逆期之后,表现就是喜欢与家长对着干,如果家长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这件事情和教育孩子,结果就是会导致孩子越来越叛逆。可能会会导致孩子在性格上产生缺陷,这些缺陷可能是暴力,极端等等。
3、导致孩子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在叛逆期,孩子会做错一些事情,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否则孩子就不会意识到错误并且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用以下的招数让孩子变听话
1、给孩子立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孩子在规矩之下做事才能做的正确。
2、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需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那还是明白为什么做错了,这样才能让孩子知道如何去改正。
总结:
如果孩子到了叛逆期的时候,家长们不要过于焦虑和担心,这是正常的表现,家长需要做的是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这个事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去帮助孩子走出这段叛逆期。
第1招:“我理解你。”
孩子被抢走了玩具,心碎大哭,怎么劝慰、利诱都没用!“乖,听话!”在此时听起来,更像是敷衍和无奈。
理论告诉我们:在孩子感到悲伤难过和遇到挫折时,家长应该允许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并及时给予安抚。
非常不建议用成年人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孩子,“你要让着弟弟”,更不推荐嘲笑,“有什么好哭的”,甚至恐吓“你还没玩没了了?”
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妨告诉孩子,“我理解你。弟弟拿走了你的玩具,你很难受。”帮助孩子把他所遭遇的痛苦说出来,并表示理解,孩子才能平静下来。
第2招:就事论事
“不要咬奶头”、“不要扔勺子”,跟孩子说了N次,从来都不管用。
孩子不愿意和人打招呼,让你很“没面子”,你一气之下,对着孩子就是一通训,“跟你说了多少次了,要叫人!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作为成年人,常常觉得孩子的一些坚持莫名其妙,甚至没有意义。
有的家长特别容易被孩子的行为激怒,“你这孩子,太不听话了!”“你真是没出息!”
细想一下,这些指责,其实一点用处也没有——既没有减少你的愤怒,又让孩子觉得很受挫。
其实,如果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的动机,比如“反复扔勺子”实则在探索空间、观察家长反应、了解因果联系、获得自我的力量感,也就不会觉得孩子在“无理取闹”了。
所以,就事论事,不要动不动就借题发挥,把孩子的行为上升到个性、品格那样的高度,相反,更应该关注眼下,关心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并给出建议“你可以怎样做”。
第3招:看!灰机!
孩子看中了一个玩具汽车,尽管家里的已经可以排成一列火车。这一次,你下定决心:不买!
孩子很喜欢坐商场里的小火车,几乎每次来都要坐!50元一次的价格,让你觉得有点负担。
朋友阿may惯用的手段是:“看!灰机!”然后假装惊讶地看着其他东西,“哎呀!这是什么呀?怎么亮闪闪的?宝贝你看,它还会响呢!”
没错!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是不稳定的,容易在外界事物影响下,改变注意的目标。
我猜,每一个会演戏的家长,离成为“老艺术家”的`路不远了。
第4招:A还是B?
2岁以后的孩子会经常说“不”,这让家长很头疼,“小家伙有自己的想法了!”
其实,这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表现,他们觉得自己可以做任何事情,而不愿意成人插手。
有的家长知道这个阶段对孩子的重要性,于是给了孩子充分的选择权,可是,画风往往不太对:
“宝贝,我们现在吃饭好吗?”“不好。”
“你今天想穿哪件衣服?”人家兴高采烈地挑了一件短袖。
不能怨孩子不听话,毕竟,人家只是顺着你的意思做决定而已。
如果把征求意见的话换个说法,孩子的回答也许会不一样:
“宝贝,你想先吃鸡腿还是先吃豌豆?就是刚才你帮妈妈剥的豌豆哟!”
“你今天想穿白色的外套,还是有小星星的、一闪一闪的外套?”
文档为doc格式